怎样度过“暂时性哺乳期危机”
“暂时性哺乳期危机”是一种很常见的哺乳现象,主要表现为本来母乳充足的母亲突然发现自己的乳汁分泌减少,乳房没有胀奶的感觉,喂奶半小时左右孩子又哭闹着要吃奶,并且体重增加不明显等一系列症状。“暂时性哺乳期危机”通常在产后2周、产后6周和孩子3个月时发生,主要是由于孩子发育迅速、需要量增大,母亲由于疲劳和紧张导致喂奶次数减少,乳房被吮吸不够等原因引起的。母亲恢复月经、母婴生病也可以诱发“暂时性哺乳期危机”,但比较少见。
既然以“暂时性”命名,说明这个“危机”实际上并不严重,只要采取恰当的应对措施,并加以坚持,“危机”是很容易被化解的。母亲们通过什么方法可以度过这个“危机期”呢?看看下面的这些建议吧!
● 保证充足的睡眠。
● 尽量放松心情,减少紧张和焦虑。
● 适当增加哺乳次数,让孩子多吮吸自己的乳房。
● 每次每侧乳房至少让孩子吮吸10分钟以上。
● 孩子或母亲生病不能哺乳时,将奶挤出来,用奶瓶或小匙喂给孩子。
● 母亲月经期间可以增加1~2次哺乳,经期过后母亲的泌乳量会恢复如常,这时可以按正常方式哺乳。

上班时怎样挤乳
边上班边哺乳的母亲们绝大多数都会遇到在上班时间挤乳的问题。一般情况下,母亲需要每隔3小时挤一次,否则就会使乳汁积存在乳腺导管中,引起胀痛和回奶。
挤乳时,母亲可以找一个既安静又隐秘的角落(比如休息区的隐蔽角落,空无一人的会议室等),用自带的挤乳器或双手把乳汁挤出来,装入消过毒的保鲜袋或奶瓶里,放入保温桶或单位的冰箱里保存。
为了方便挤乳,母亲上班前最好换上前开口的胸衣,并把挤乳器消好毒,放入干净的塑料袋中保存。挤乳前一定要记得洗净双手,以免手上的细菌、病毒等致病源污染乳汁。挤完乳后,母亲可以用奶瓶刷把挤乳器刷干净,用开水烫一烫,再放入专门的保鲜盒或保鲜袋中保存,以备下一次使用。
母乳的储存
挤出来的母乳可以用奶瓶、保鲜袋和塑胶筒等容器储存。储存前一定要给这些容器消毒,然后再把母乳装入其中。装母乳时应该注意,每次都不要装得太满,应该留下1寸左右的空隙,以免冷冻保存时母乳结冰,涨破装母乳的容器。为了不浪费,母亲最好将挤出来的母乳分成60~120毫升为一份的小份(具体多少看孩子的食量),分别装入专门的容器中,并在上面标上日期,然后再放入冰箱。
母乳的储存有冷藏和冷冻两种方式。冷藏温度一般为0~4℃,可保存8天;如果用冷冻室保存,但经常开冰箱门,保存期为3~4个月;如果是深度冷冻室,并且不经常开冰箱门,则可保存6个月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