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离了妈妈的怀抱,没有安全感
宝宝在出生前被温暖的羊水包围了十个月,子宫环境为宝宝营造了充分的安全感。而宝宝出生以后非常缺乏安全感,只有在妈妈的怀抱才能安心。所以,妈妈温暖的怀抱一旦松开,宝宝就会哭闹。
应对方法:慢慢让孩子睡在狭小的空间内,如婴儿床、摇篮、包被、也可以在宝宝的床周围布置一些幔帐、靠垫、玩具等物品。
二。宝宝没吃饱
宝宝吃奶的时候,吃着吃着就睡着了,当宝妈想要把孩子放下的时候,就把小家伙给闹醒了。其实这个时候宝宝是在“假睡”,并没有真正睡着,只是因为自己嘴巴的吸力太小了,在吃奶的过程中吃累了,一旦宝宝被放下,他就会发现自己还很饿,就会大声哭闹。

应对方法:睡觉之前让宝宝吃饱,最好三个小时左右给孩子喂一次,形成规律。
三。宝宝太可爱,家长过于溺爱
家长过于溺爱孩子,老想要抱着可爱的宝宝,睡觉的时候也不撒手,养成了孩子非要抱着才肯睡的习惯。等到自己腰酸胳膊痛的时候,却发现孩子已经放不下了,一放下就醒,醒来就哭。
应对方法:家长最好不要整天抱着孩子,不要养成孩子抱着才肯睡的习惯。新生儿的骨骼和肌肉非常脆弱,长期抱着影响孩子骨骼发育,时间长了,孩子会出现脊柱弯曲、驼背的情况。
四。宝宝缺钙
缺钙的宝宝睡不安稳,烦躁不安、难以入睡,容易惊醒。而且睡觉的时候不断出汗,影响孩子的睡眠质量。
应对方法:先去医院检查是否缺钙,适量给宝宝补充点钙,带孩子出去晒晒太阳,补充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
五。如何正确抱宝宝
1.手托法
用左手托住宝宝的背、颈、头,右手托住他的小屁股和腰。这一方法比较多用于把宝宝从床上抱起和放下。
2.腕抱法
将宝宝的头放在左臂弯里,肘部护着宝宝的头,左腕和左手护背和腰部,右小臂从宝宝身上伸过护着宝宝的腿部,右手托着宝宝的屁股和腰部。这一方法是比较常用的姿势。
3.不要竖着抱宝宝
新生儿的头占全身长的1/4。竖抱宝宝时,宝宝头的重量全部压在颈椎上。宝宝在1-2个月时,颈肌还没有完全发育,颈部肌肉无力,应防止这种不正确的怀抱姿势对宝宝脊椎的损伤。这些损伤当时不易发现,但可能影响孩子将来的生长发育。所以抱宝宝不宜笔直的竖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