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宝宝快要出生了,想找个育儿嫂。但听身边的朋友说,本地很少有育儿嫂,只能从市区、武义、衢州等地请。育儿嫂的工资这么高,需求量也很大,为什么家政公司不推出相应的业务呢?”准妈妈吕玲十分纳闷。
工作忙碌加上希望给婴儿最好的教养,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催生了各地“育儿嫂”市场的繁荣。然而,对于育儿嫂的需求只得向周边县市“求援”,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面对高额佣金,育儿嫂市场何以打不开局面?

需求旺盛 一“嫂”难求
最近,家住永康市五金城的吕先生可发愁了。“我女儿是去年3月份出生的。因为我和老婆都在单位上班,孩子一直由她奶奶、外婆轮流带着。今年开始,我母亲的身体每况愈下。我们就商量着不要给老人增加负担,请个专业的育儿嫂吧。”吕先生说。
然而,询问了几个家政公司后,吕先生得到的答复却是“本地的没有,外地引进的最少要等一个多月”。
为什么想找个永康籍的育儿嫂?吕先生有着自己的考虑:首先,请人照看孩子肯定不是一个月两个月的事,起码两三年。本地人相对知根知底,孩子的事,谨慎一些肯定没错;另外,希望孩子能够从小会说永康话。
目前,市场上育儿嫂的薪资水平在3000~3500元之间,为了找到一个心仪的本地籍贯的育儿嫂,家庭条件优越的吕先生开出了4000元的月薪。然而,信息发布已半个月,至今无人响应。
高收入难吸引本地“嫂”?
育儿嫂与月嫂的区别,简单来说,前者只要负责照顾孩子的成长,而后则要求兼顾母婴的饮食起居。虽然育儿嫂的工作相对轻松,但由于身负孩子营养搭配、作息时间的规律性调整等,育儿嫂的工资近年来一路看涨,有些地区甚至打出“堪比公务员”的噱头。
“招聘时基本上没有永康人前来应聘。”究其原因,某家政公司经理胡卫强分析,永康本地的老传统认为,育儿嫂一般都由亲戚朋友担任,或者熟人之间相互介绍,很少通过家政公司联系。
胡卫强认为,“育儿嫂的高收入难以吸引本地人”的说法有失偏颇。“市场并未形成一个系统、正规的体系,没有行业准则,劳动人员缺少应征从业的意识。如果正规的培训机构培养出优秀的育儿嫂,这一行业的就业前景还是十分乐观的。”
记者在网上搜索“育儿嫂”、“月嫂”之类的关键词,出现的大多数是金华、义乌甚至是上海等地的家政公司网站,本地的家政公司几乎不见踪影。
“这也是正常现象,因为这也是由市场需求所决定的。如果外地的育儿嫂能够提供更好的服务,那也没有必要非要找本地的。”胡卫强说。
外地育儿嫂受欢迎?
由于所谓育儿嫂多为熟人担任,在专业上并没有达到从业要求,实际上与保姆无异。
“找育儿嫂不一定会让客户满意。而且要求条件也高,我们这里的育儿嫂来自本省衢州及江西、湖北等地的多。”胡经理介绍,本地的育儿嫂在工作上比较懈怠,平时喜欢找理由请假回家,有事的时候较难使唤。
有利必有弊。选择月嫂,在一定程度上对家里的财产和隐私方面的问题比较放心,但是也有工作积极性方面的问题,月嫂普遍“拿得多,干得少”,因此家政公司在聘用月嫂的时候喜欢选择外地人。
“外地阿姨大多比较老实,我们在选人的时候比较看重人品。”据介绍,外地的育儿嫂远离家乡,能够全心全意投入育儿工作,人员相对来说比较稳定。
“在月薪要求方面,如果是一周带5天的,一个月一般在3000~3500元之间。据我所知,这要比永康本地的便宜一些。”
市民李女士说,她对她家来自衢州的育儿嫂很满意。“阿姨能做到饮食均衡调配,最关键的是能把宝宝的作息时间安排得很好,不会半夜醒来喝奶,这样大人能得到很好的休息。”李女士打算让育儿嫂带孩子直到3岁,之后再考虑送到幼儿园。
孩子交给他们放心吗?
“发生这样的事情,心里真是一万个后悔。”永康市民李女士讲述了发生在自己未满周岁的孩子小福身上的一起意外。
李女士经营一家外贸公司,家里人都忙于公司的业务,没有精力照顾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于是便请了一名由熟人介绍的保姆,负责照看孩子。
“那天阿姨抱着孩子上楼泡奶粉,没想到走楼梯的时候一脚踏空,阿姨和孩子一起摔在了楼梯口。”回忆起意外发生时的情况,李女士感到后怕,“当我赶到家,看到孩子满头是血,哭都哭不出来。”
小福被紧急送至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由医院外科的专家实施了急救手术。经过医生几个小时的抢救,小福终于脱离危险。
“如果是我自己带孩子,一定不会左手抱着孩子,右手还握着奶瓶上楼梯的。”李女士说,自己家有3个孩子,如果让她自己带孩子,绝对不会发生这样的意外。
如今的小福已经快满两周岁了,而自意外发生后李女士也就没有再请过育儿嫂。“除了规范方面的考虑,我还有一个担心,之前在网上看到过四川的阿姨带孩子,结果把孩子带出了一口‘川普’,害得孩子被幼儿园的同学嘲笑。”李女士建议,请育儿嫂要找正规的家政公司。
育儿嫂市场亟需规范
由于育儿嫂行业的兴起就在近几年,我国在该行业的法律规定尚处于空白状态,而行业规范也因各地具体情况存在个体差异。
月嫂属家政行业的一个分支,尚没有明确的行业主管部门。目前市场上普遍存在的“月嫂证”,是各家政公司或中介机构的培训证明,并非职业资格证书。而“高级月嫂”、“星级月嫂”等级别的划分,也是公司自行评定。
为了规范育儿嫂市场,辽宁省沈阳市有关部门在去年推出了派遣制,要求家政公司必须与旗下的育儿嫂签订劳动合同,缴纳五险一金。这一制度一度被认为是解决育儿嫂乱象的有效手段。
目前雇用育儿嫂主要有三种形式:口口相传;找中介,但是中介不承担任何责任;家政公司派遣制。其中派遣制在永康尚未普及,而在金华市区、义乌等地的家政公司则相对比较成熟,行业整体规模也比较大,具体操作也相对规范。
在义乌等地的家政公司官方网站上,“育儿嫂”的一些具体信息作了明确标注,有“已聘用”、“未聘用”的区分。网站工作人员说,已聘用的属于有工作经历的,公司已进行了档案留底,签订了合约,所以在网站上进行公示,方便雇主选择。
人力社保局技能鉴定中心主任赵鹏称,目前对月嫂、育儿嫂人才的需求量很大,但是目前的市场现状却令人担忧。“我们尝试组织一些月嫂和育儿嫂协会,但是效果不理想。”据悉,技能鉴定中心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委托永康卫校组织进行月嫂培训,对培训通过的人员发放证书。“相信通过这方面工作的努力,可以把整个市场规范起来,以满足在该行业方面的需求。”